“心脏重症——普及与提高”——第七届中国心脏重症大会在京盛大召开 | |||||
|
|||||
2018年6月23-24日,心脏重症医学领域最大的学术交流会议之一——第七届中国心脏重症大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盛大召开。本届大会主题为“心脏重症——普及与提高”。大会内容精彩纷呈,吸引了近5000名心脏重症同道与会交流学习,共同探讨心脏重症学科发展、技术难点以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大会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周飞虎主持。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党委书记、副主任和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党委书记、副院长李惠君代表主办单位方在大会开幕式致辞。他指出,心脏疾病已成为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第一大“杀手”。心脏重症患者作为最大的病患群体,其救治成功率对于整体心血管疾病治疗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作为新兴的融合学科,心脏重症学科的发展任重而道远,仍有许多问题有待诸位专家思考、实践、解决。作为心血管疾病防治领域“国家队”,阜外医院热切希望并竭诚愿与国内外心血管领域同仁在心脏重症医学的发展道路上一并凝心聚力,共同为中国、为世界的心脏重症医学事业贡献力量,更好地为庞大的心脏重症患者群体服务。 在正式主会场报告大会开始之前,本届大会特设“医学人文——当代医生的责任与社会的期望”主题沙龙,对医学人文精神的相关话题进行了初步探讨与启迪。医疗领域专家中国工程院张运院士、中国心肺血管疾病奠基人程显声教授与中央电视台体育评论员于嘉、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朱恒鹏,分别从医生、患者、社会三个角度展开探讨交流,结合自身经历分享了对医学人文的独到见解,以及在新时代医生如何更好地为患者、为社会服务,并呼吁全社会对医者工作的理解,共同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 大会主席、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术后恢复中心主任张海涛在主场报告大会上作了《心脏重症的现状、机遇与挑战》主题发言。主题发言不仅指出了近年来心脏重症医学在基础与临床相关学科发展、心脏以及相关脏器支持手段应用、心脏重症核心理念理解等诸多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同时又提出了在右心衰诊治、血液净化技术、心脏支持手段、心脏重症监测、大数据及人工智能应用等方面存在的更多机遇和挑战以及应对举措,为心脏重症医学发展描绘出一幅宏伟蓝图,指明了学科未来发展方向。
中国工程院张运院士发表《心肌淀粉样变:最新进展2018》主题报告,详细阐述了心肌淀粉样变性的定义和意义,以及我国和世界在此领域的发展与进步;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副院长陈玉国作《急危心脏重症病人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更新的理念和实践》主题演讲,向与会同道分享了急危心脏重症病人的早期识别、诊断和治疗经验;北京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刘大为作《血流动力学理念更新对重症医学的推进》主题演讲,详尽阐述了血流动力学支持的进步在整体重症医学发展中的起到的关键性作用;天津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副院长刘志刚作《危重心脏病人——全生命周期支持进步》专题汇报,对国内外全生命周期支持现状与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马萨诸塞州立大学医疗中心主任Robb D. Kociol教授介绍了《机械辅助对心脏重症的推动和提高——哈佛经验》,与中国同道分享了宝贵经验,有助于促进我国学者对于心脏支持手段的理解和进步。众多专家学者与会分享探究了国内外最新理念与前沿观点、先进诊疗技术与操作实践手段、未来学科发展与探索方向等方面内容,为与会学者奉上了一场专业学术盛宴。 大会共同主席华信医院急诊科ICU主任晁彦公揭晓“华医纵横榜——2017年度心脏重症”榜单 大会还进行了针对“心血管外科术后胃肠营养”和“血液净化技术”的专家共识初步讨论会,揭晓了“华医纵横榜——2017年度心脏重症”榜单。 此次大会既有对医学人文精神的探讨与启迪,又有对专业学术知识的分享与交流,还有对学科未来发展的探索与展望,是一场高规格、可实践的心脏重症学术大会。大会呼吁全体心脏重症医师勇担新时代责任与使命,开拓创新,共创心脏重症医学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 |
|||||
上一篇:
自主研发全球首款超声引导导丝投入临床使用
上一篇: 运动医学研究所与护理学院共同召开教学总结及课程建设研讨会 |
北京中卫医药卫生科技发展中心
办公室电话:010-82330980 邮箱:contactus@cmhc.org.cn
技术支持服务电话:17262386747 13691599152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翠微路2号院五区1号楼一层105房间 邮编:100036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5458号 备案号:京ICP备1804339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