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部门联手整治:医药、医保、医疗领域这些不正之风是重点 | |||||
|
|||||
5月1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财政部、商务部、审计署、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医疗保障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等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印发2023年纠正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工作要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此外,本次配套发布的文件还有《调整纠正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部际联席工作机制成员单位及职责分工的通知》,重点对纠风部际工作机制成员单位进行了调整,由原来的9个增加到14个部门,进一步明确部门职责分工,切实落实行风治理责任。 《通知》共13条,主要包括5方面的内容,重点聚焦三大方面:一是整治行业重点领域的不正之风问题。二是强化医保基金监督管理。三是深入治理医疗领域乱象。 据国家卫健委介绍,本次《通知》是按照国务院组成部门和相关职能调整情况,对纠正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部际联席工作机制成员单位进行调整后,首次对纠风工作进行部署。《通知》强调,实化纠风工作惩防体系建设,畅通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问题的举报投诉渠道,做好线索的归集分送督办反馈。切实推进全行业“受贿行贿一起查”,落实规纪法衔接的部门主体责任,健全违规违纪违法行为主体的机制成员单位间通报制度。 对此,有证券公司医药行业分析师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近几年,随着国家对药品价格、医疗服务的不正之风进行综合治理显现显著成效,药品价格的灰色地带已经大大减少,取而代之的是检查、检验和耗材的价格攀升,这成为了医疗价格中新的“高地”。在这种情况下,监管部门对这些重点领域的检查更尤为有必要。 “梳理此次《通知》不难发现,国家监管部门今年的‘新重点’表明了态度,将整治重点放在了包括医美、口腔、第三方检测等领域,对于药品集采过程中的部分陋习也将加强整治。此外,强化医保基金监管也成为一大方向。”上述分析师强调,在此情况下,企业需要做好自我检查,毕竟从近年国家的各项举措来看,纠风工作愈发常态化、制度化,后续,如何做好合规安全防范也愈发成为企业管理的关键所在。 杜绝医疗服务不正之风 从此次发布的《通知》来看,国家层面在整治行业重点领域的不正之风问题方面明确,重点是普惠制认证、行政许可、日常监督和行政执法等行业管理过程中的不正之风问题,尤其是泄露招投标价格、申报资料、技术数据等工作秘密。违规干预行业的设置审批,包括第三方医学检验机构及医美、口腔等医疗机构和诊疗科目等事项。 此外,《通知》另一重点是深入治理医疗领域乱象。明确聚焦医疗美容、口腔、辅助生殖等重点领域,依法依规严厉打击虚假宣传、无证行医、非法生产经营使用相关药品医疗器械行为,整治查处广告违法行为、违规开展诊疗服务,严格规范收费行为,严格相关药品医疗器械进口管理,对医药购销领域中发现的涉税违法行为依法依规进行核查检查,清理整治线上相关违法违规行为。 近年来在颜值经济带动下,医美行业高速发展,但也乱象丛生。据德勤方面研究指出,医美行业乱象主要体现四个方面: 一是,在虚假宣传方面,存在使用绝对化用语、断言功效和安全性、夸大治愈率/治疗效果、制造容貌焦虑、诱导求美者办理美容网贷等。 二是,在水货假货泛滥方面,据iResearch统计,截至2019年非法医美场所90%以上的医美设备为假货,约10%的正品和水货通过租赁或走私流入市场。同时,市面流通的注射类针剂,正品率约33.3%,每销售1支正品针剂便至少有2支非法针剂在市面上流通。 三是,在违规操作方面,机构内美容师、执业医师等人员缺乏专业资质。同时,操作不规范,超适应症使用产品,甚至发生人身安全事故。 四是,在非法经营方面,非法从事医疗美容服务的机构数量为正规机构的6倍以上。同时,一些美容机构混淆生活美容和医疗美容,超范围开展美容项目,进行无证经营。此外,15%的合法医疗美容机构存在超范围经营现象。 CIC灼识咨询合伙人王文华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颜值意识崛起、消费意愿旺盛等是大势所趋,目前医美行业还没有严格的行业规范,机构鱼龙混杂,服务良莠不齐。 为此,国家近年来不断加强对医疗美容行业的监管。眼下,无论是针对上游制造商、下游医美机构还是宣传平台,监管机构已逐步从由被动治理转为主动出击,从以往的治理乱象净化行业环境,到建立健全相关标准、体系,完善监管系统。 上述分析师也对21世纪经济报道强调,只有进一步加强监管,才能让无证上岗的“黑医生”、没有资质的“黑机构”、缺乏保障的“黑项目”被淘汰出局,让有资质、有品质、有保障的上游商家、医美机构、医美平台脱颖而出。 严打集采过程违规操作 除了医疗服务,在整治医药产品销售采购中的不正之风问题方面,《通知》也予以明确。特别强调重点是医药产品销售过程中,各级各类医药生产经营企业及与之关联的经销商、医药代表,以各种名义或形式实施“带金销售”,给予医疗机构从业人员回扣、假借各种形式向有关机构输送利益等不正之风问题。在药品、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中,不履行采购合同,包括拒绝执行集采中选结果、对中选产品进院设置障碍、采购高价非中选产品或临床可替代产品、违规线下采购等问题。 自2018年至今,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已成功落地八批,集采已成为当前医疗机构药品采购的重要模式。 “集采在增进民生福祉、推动‘三医’联动改革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无论如何都是为了解决看病难、看病贵而服务,促进合理用药,推动公立医院深化改革。”上述分析师说道。 一直以来,集采主要有两大目标,一是推动国产药物高质量发展;二是实现降价惠及更多患者。如今,在集采过程中,随着政策监管不断完善,更加的体系化、精细化,企业的创新能力也不断在提升,产业规模快速增长,供给能力显著增强,也吸引了越来越多资本的青睐。集采也已经往制度化、常态化方向发展。 然而,作为推动“三医”联动改革的重要抓手,集采在执行过程仍存在不少问题,以及不正之风。如据地方医保部门通报,部分医疗机构存在按时间进度完成率不达标、报量不实、采购非中选产品过多等问题。此外,集采中标企业存在“拒绝履行中选义务”“企业未按照医院采购订单供货”等问题。如2021年8月20日,国家组织药品联合采购办公室决定将华北制药列入“违规名单”,指出公司提出放弃中选资格,造成山东医疗机构反映较为集中和强烈,并取消公司自2021年8月11日至2022年5月10日参加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活动的申报资格。 据业内专家指出,集采近些年的逻辑已经发生变化,从最大程度发挥量价挂钩、招采合一,到关注并纠正医疗医药行业的不正之风。 在严打集采实施过程中不正之风的同时,《通知》也指出,持续推进医药价格和招采信用评价。进一步加强与相关部门信息共享,根据司法机关以及行政部门认定的医药商业贿赂、垄断等案件事实,评定医药企业失信等级,采取信用风险警示、限制挂网等不同程度的处置约束措施,发挥医药集中采购市场的引导约束作用。这也意味着,想要“以价换量”的企业,急需进一步做好防范,加强自身管理。 强监管保障患者权益 无论是医疗服务的整治,还是医药销售过程中的层层约束,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最大程度保障患者的权益。 此次《通知》明确,强化基金监督管理,加强医保基金规范管理及使用。聚焦重点科室、重点领域、重点监控药品和医保结算费用排名靠前的药品耗材,规范医保基金管理使用。持续开展打击虚假就医、医保药品倒卖等欺诈骗保行为。 此前,国家医保局、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财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印发《2023年医保领域打击欺诈骗保专项整治工作方案》,也明确了整治检查、检验、康复理疗等重点领域,重点药品耗材,虚假就医、药品倒卖等重点骗保行为。 “目前,基层的确存在欺诈、骗保、滥用浪费等现象,这与趋利、酬金分配不均有一定的关联,特别是在监管薄弱地方,如民营医院和地方药店这些现象尤其严峻。所以,必须让监管长些牙齿,增加威慑力,帮助更多真正有需要的人保护好救命钱,让医保发挥最大的价值,确保群众利益不受侵害。”有不愿具名行业专家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基层医保流程及机制存在一定的漏洞。而之所以会出现较多的基层医院骗保事件,主要是由于基层医保管理制度和信息化智能监管体系存在一定的漏洞。 实际上,自2019年起,国家医保局开始探索建立飞行检查机制,此后4年间陆续组织180余个飞行检查组次,抽查定点医药机构380余家次,其他机构近150家次,累计发现被检机构涉嫌违法违规使用医保基金43亿余元,取得了震慑违法行为、挽回基金损失的积极成效。国家医保局指出,2023年将开展大数据监管试点,通过“虚假住院”“医保药品倒卖”“医保电子凭证套现”“重点药品监测分析”等大数据模型筛查可疑线索,并下发各地核查。 “这也使得加强基层管理制度和信息化智能监管变得尤为关键。”上述行业专家强调,针对这些情况需要强化医保基金监管,完善基层医疗机构管理和医保基金监管长效机制。他认为可以从五方面加强监管: 一是需要加强行业关于医保基金合理使用的相关教育,行业自律标准也需要进一步提升; 二是需要加强针对医保基金监管的各种检查,如自查,飞检等,以此起到行业警示的作用; 三是加入社会监管和第三监管机制,以此杜绝相关违规违法行为的出现; 四是可以借助大数据,智能化技术手段,实时对于医保基金的支付情况进行监管,实时了解医保基金的信息; 五是建立诚信制度,严格打击虚假就医、购药的行为。 对此,国家层面也发文指出,2023年5月1日起,《医疗保障基金飞行检查管理暂行办法》(简称《办法》)正式施行。《办法》规定组织实施飞行检查的层级为国家和省级医疗保障行政部门。被检查对象范围为医保定点机构、医保经办机构、承办医保业务的其他机构等。 根据业内人士分析,《办法》进一步扩大了启动检查的情形和形式,确保飞行检查能够精准、快速、彻底撕开“问题口子”,实现“点上开花”,既发挥飞行检查利剑震慑和打击作用,又通过及时揭露普遍性、典型性、苗头性、领域性等问题,促进基金监管工作的“点线面”结合,有效推动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基金监管体系,从而不断提高基金使用效率,切实维护医保基金安全。 如此可见,当下,无论是医疗服务规范还是医药市场整治,亦或是医保基金的监管,国家层面都在加强落实中。这也意味着,2023年,强化部门协同,深入推进专项整治工作成为政府部门聚焦的重点工作之一。后续,针对持续强化常态化监管机制,建立健全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医保基金监管体系也将成为医疗医药行业良性发展的必然发展方向。 本文转自:21新健康(Healthnews21) 作者:季媛媛 编辑:徐旭 |
|||||
上一篇:
北京市民政局关于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商会等社会团体作用助力“稳经济、促就业”工作的通知
下一篇:没有了 |
北京中卫医药卫生科技发展中心
办公室电话:010-82330980 邮箱:contactus@cmhc.org.cn
技术支持服务电话:17262386747 13691599152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翠微路2号院五区1号楼一层105房间 邮编:10009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5458号 备案号:京ICP备18043393号-1